科学家不仅传播知识,还传播温暖 | 科技袁人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那边几方大洋是熊庆来先生、胡刚复先生和我们夫妇送你去法国的路费,不要讲什么感谢的话了,去了学有所成,日后报效国家,先生们的心足矣。
视频链接:
精彩呈现:
2021年是严济慈先生(1901 - 1996)诞辰120周年。严先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曾任科大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科大的办学目标“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就是他提出来的。最近,我看到一篇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科大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系首任系主任杨承宗先生纪念严济慈先生的文章(高山仰止 | 杨承宗),里面有两件事令我感动不已。
1946年,杨承宗收到一封法国的信,来自居里夫人的女儿,即“小居里夫人”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她和她的丈夫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居里夫人在信上说,支持杨承宗向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申请公费,获得代理研究员的待遇,并将高兴地接受他到自己的实验室。于是杨承宗顺利地在1947年初到达巴黎,进入居里实验室学习。
这看起来都很正常。唯一的问题在于,其实杨承宗并没有申请过。多年以后,杨承宗才知道,自己能去法国是因为严济慈向小居里夫人推荐,又致函给当时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的钱三强请他就近绍介。但严济慈从不向杨承宗直接提起此事。这种古君子之风,令人深深感动和震动。
仔细想想,严济慈这样做事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年轻时就受到过这样的帮助。我的科大化学物理系师兄王鸿飞教授的夫人、著名科学记者王丹红老师,写过一篇文章《严济慈的百年科学人生》(严济慈的百年科学人生 | 王丹红),里面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1923年,严济慈从南京高等师范学院毕业时,他的老师何鲁先生建议他去巴黎大学留学,连他去了先考哪门课再考哪门课都想好了。严济慈告诉何鲁,自己想去,但正在为缺钱发愁。
何鲁听罢,对严济慈说道:“你先回去吧,明日这时再来。”
第二天,严济慈如约而至。正在伏案工作的何鲁对他说:“那边几方大洋是熊庆来先生、胡刚复先生和我们夫妇送你去法国的路费,不要讲什么感谢的话了,去了学有所成,日后报效国家,先生们的心足矣。”
这又令我想起另一个故事,科大的隐形资助(“隐形资助”那些事儿 | 朱灿平)。经常有科大学生发现,自己的一卡通里不声不响地多了钱。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学校通过校园卡消费数据统计,对每月在食堂就餐60次以上、平均费用在一定数额以下的同学,认定为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自动发放一定量的生活补助。相比之下,很多其他地方的贫困补助要申请,甚至还要公开演讲“比惨”,为了“政绩”置学生的自尊于不顾,这就太缺乏人文关怀了。
我在介绍了科大的隐形资助后(中科大“隐形资助”,走心举措暖人心 | 袁岚峰),经常收到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故意少在食堂吃,骗这补助怎么办?回答是:请注意,补助的前提是一个月内在食堂吃的次数达到60次。这是大数据和精准判断的结合,不是那么容易骗到的。而且说到底,如果有人费这么大劲就为了几百元的补助,那么给他又何妨?即使多发给了一些人,问题也不大。真正重要的是,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获得了帮助,这才是我们做善事的本意。
以前我不知道何鲁支持严济慈和严济慈支持杨承宗的故事,现在知道了,这种精神和科大的隐形资助是一脉相承的。我在介绍隐形资助时说过(为补助贫困生,中科大竟还有这种机智又暖心的操作…… | 赵可心),一个人在年轻时被世界温暖对待,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并把温暖传播向世界。杨承宗文章的结尾,就讲了这件善举的一个结果。
1951年秋,杨承宗将要回国。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时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的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即小居里夫人的丈夫,诚恳地对他说:“回国请转告毛泽东主席,你们保卫和平,必须反对原子弹,而如要反对原子弹,必先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并非如此困难,原子能的原理不是美国人发明的。”杨承宗到了北京,立刻将此金言告诉钱三强转给了国家领导。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有专家认为,从巴黎传来约里奥-居里先生的一席肺腑言,使我国进入核大国的行列提前了若干年。
为补助贫困生,中科大竟还有这种机智又暖心的操作…… | 赵可心
中国量子领先世界,却有人说是假的,问题出在哪里?| 科技袁人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责任编辑:SS